未來20年,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就是「人才」,為了贏得這場戰爭,組織必須學會育才與留才技巧,
以補足企業未來的人才需求。但光是這樣還不足以致勝,做好接班計畫、建立菁英團隊,才是企業永續生存的唯一途徑。
「『接班計畫』就像保險,大家都知道它很重要,但不需要的時候,誰都不會想到,」《培養你的企業領袖》
(Growing Your Company’s Leaders)一書開門見山指出,多數企業對接班計畫的態度。
我們為什麼要在這時候談接班?因為,再過三、五年,你就會開始見到買這筆「保險」的急迫性。
退休潮與擴張熱 加速企業人才荒
先看美國。根據《學習長》(Chief Learning Officer)雜誌去年6月的報導指出,美國1946~1964年出生的戰後嬰兒潮 (baby boomer)人口近8300萬人,意即2011~2029年,每年約有440萬人達到65歲法定退休年齡。大企業的資深管理階層,幾乎都集中在這個年齡。根據《培養你自己的領袖》作者羅伯特‧富爾默(Robert M. Fulmer)和傑伊‧康格(Jay A. Conge)推估,這波大退休潮,將使企業流失30%~50%的高階主管。
再看台灣。儘管沒有明顯的嬰兒潮世代,1946~1964年出生的近600萬人口,今年起也開始陸續達到勞基法規定60歲強制退休的年紀。根據內政部統計,單單去年就有16萬1686人屆滿退休年齡,平均每天有443人退休。這群41~60歲的世代,正是台灣企業的高階幹部主力。
當台灣企業正積極往大陸擴廠、向歐美市場深入時,當年那批上馬打天下的人才,卻即將退休。
美商宏智國際顧問有限公司(DDI)顧問總監葉庭君認為,台灣多數的大型企業成立在民國六、七十年代,當年加入企業的員工,在未來的三、五年內都將退休。過去台灣企業的升遷模式,忠誠度勝過績效,年資久就可以升主管。這批主管長期卡住中、高階位置,年輕人耐不住,就紛紛離開。一旦他們退休,接班人才荒馬上浮現。
「這是一個斷層,」匯豐銀行人力資源處副總裁陶尊芷十分憂心。她觀察到,與她同輩份的資深人資主管,早年都已都隨著外商把亞洲總部遷往中國的趨勢,移往當地。現在留在台灣的,還是不具人才培養能力的中階主管,導致基層主管銜接不上。
留才與用人:未來企業贏的關鍵
當組織出現人才斷層時,企業最普遍的做法就是「挖角」。陶尊芷發現,過去台灣大型企業喜歡網羅待過外商的高階經理人,藉此學習外商的經驗和制度。但隨著區域總部的移動,外商在台灣規模縮小,可供挖角的高階主管也大幅減少。
葉庭君也指出,被挖角的主管位置愈高,愈不容易適應新組織文化。台灣家族企業多,外商經理人要是被挖角,除了要向董事長報告,可能還要向董事長的兒子報告,和外商單純的績效導向截然不同,因此很容易就因適應不良而「陣亡」。根據DDI的調查,挖角高階主管的失敗率,高達60%。
1998年,麥肯錫管理顧問公司(McKinsey)曾發表一篇著名的研究報告〈人才戰爭〉(The War for Talent)指出,未來20年,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就是「人才」,為了贏得這場戰爭,組織必須學會招募、晉升和留用人才的技巧。但這77家的受訪企業中,有高達四分之三的CEO認為,自己的組織正面臨「慢性人才短缺」。
企業之所以面臨人才荒,除了主管退休和積極擴張之外,還有其他3個原因:首先是環境變動快速,企業愈來愈難預測未來需求的人才類型;結果除了要填補一般的主管缺,還要尋找具有新競爭力的人才;加上網路人力銀行普及,提高了好人才的曝光度,而「知識工作者」時代來臨,這些人才的資產就在他們的「雙耳之間」,可以自由移動到吸引他們的企業。
有接班計畫,員工的職涯才會獲得適度且系統化的發展,對有能力又有企圖心的員工而言,成就感提升了,才能看到自己的未來做好接班計畫 建立菁英團隊要解決以上環境和人口結構變動造成的人才問題,企業唯一能倚靠的,就是接班計畫。
過去,企業只會為最高主管準備接班人選,有個美國企業直接稱此為「公車計畫」,內容就是「萬一這個主管被公車撞的時候,誰要接替他的位置?」在過去組織龐大、環境穩定、中階經理人眾多的時代,這種做法或許還行得通。現在,環境變動快、組織人力精簡,但中階經理人的任務複雜度卻增加,能夠用來受訓和訓練新人的時間都減少,臨時抱佛腳的接班計畫,再也救不了企業的燃眉之急。
對企業來說,一個好的接班制度,可以讓組織預見未來的人才需求;可以觀測重點培育人才的學習進程,並不斷把他們放到可以面對成長與挑戰的新位置,持續提供企業當下需要的管理菁英團隊,減少挖角帶來的失敗風險及組織內部士氣打擊。
對人才來說,一個好的接班制度,可以發展他的工作潛力,並為他找到適合的升遷機會,員工成就感提升了,跳槽的機會就會減少。「有能力的人找工作不困難,有接班計畫,代表公司有在往前走,」葉庭君說,對有能力又有企圖心的員工來說,為了晉升,他一定會關心公司是否有完整的接班計畫。有接班計畫,員工的職涯才會得到適度的、系統化的發展,他可以貢獻能力,看得到自已的未來。
接班計畫不是只對有能力又想當主管的人有意義。葉庭君說,對沒有能力但有野心的員工來說,接班計畫的意義,就是經由一個標準程序和制度讓員工知道,在這個公司要當主管,不是靠年資和拍馬屁,而是要遵循公司的要求標準。這些員工要改變自己來配合,有心發展的人可以及早準備,沒有被提拔的人,事後也沒有立場抱怨懷才不遇。
標竿企業接班6大原則
《Grow Your Company’s Leaders》一書作者研究包括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陶氏化學(Dow Chemical)、戴爾電腦(Dell Computer)、禮來藥廠(Eli Lilly and Company)、泛加拿大石油(PanCanadian Petroleum)及索諾科包裝(Sonoco Products Company)6家標竿企業,發現他們的接班制度,有以下6個共同特徵:
1.制度公開一致
2.發展能力而非替換職位
3.組織高階主管積極參與
4.偵測需求和缺乏落差
5.監控接班進程
6.持續創新修正
有好接班制度的企業,及正確接班觀念的主管,才能在這場人才戰爭中取得領先。這個故事,或許是個寫照。
分類: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