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片的選擇

Post a comment

1. 底片概述

一般常用的底片依照底片呈現影像的特性可以分為正片負片兩種。若以對光譜敏感性的不同可分為色盲片全色片紅外線片。若以底片尺寸的大小可以分為135底片120底片4X5以上的大型底片。若對光強度敏感性不同可以分為低感度(低速)底片中感度(中速)底片高感度(高速)底片。以色溫不同可以分為日光片燈光片。還有最常見的以彩色及黑白區分。

正片:就是一般所稱的幻燈片。由於在底片呈現的影像為正像,即底片上的顏色和拍攝時所見的顏色是相同的。好處是色彩飽和度高、可直接利用幻燈機放大觀賞或演示文稿並在沖洗照片時不易產生色偏的現象。缺點為平常觀賞較為麻煩且洗成照片較為昂貴。

負片:就是我們一般所拍攝的底片。由於在底片呈現的影像為負像,即底片上的顏色和拍攝時所見的顏色是為互補色的。好處是沖洗照片方便且價格便宜。缺點為色彩飽和度較低並在沖洗照片時容易產生色偏的現象。

色盲片:感光乳劑對特定光譜不敏感,如柯達公司出品的6556對紅光不敏感。

全色片:感光乳劑對可見光光譜均敏感。我們一般常用底片即是屬於此類。

紅外線片:此種特殊感光乳劑對紅外線敏感,所以連裝此型底片均需在暗處以免走光。多為特殊用途如觀測植物生長狀態等,或作為藝術創作之用。135底片:一般我們常見的底片,單張尺寸為24mm X 36mm,大多以卷裝形式出現,如24張及36張亦有100呎裝的底片可供用家自行分裝。由於此種底片稱為135底片,因此我們一般常用的相機亦稱為135相機。120底片:單張尺寸以6cm為一邊,另一邊有4.5cm(645)、6cm(66)及9cm(69)三種形式,底片的規格也是卷裝形式。由於長度固定因此拍攝張數由底片的片幅決定。若使用645則有16張、66有12張、69有8張。也就是我們在相館中所拍的大頭照或婚紗照所用的底片,我們稱用此種底片的相機為中型相機。

4 x 5底片:單張尺寸為4" X 5",為大型相機在使用,亦有片幅達8" X 10"。由於底片的規格為頁裝,因此在水下攝影中幾乎沒有此種底片的相機在使用。

低感度底片:一般底片感光度在ASA 100以下均通稱為低感度底片。有粒子細膩、高反差及高色彩飽和度等優點。但也因此得承受快門速度降低的缺點。較常用的低速正片有柯達公司的EPR 64及富士公司的RVP 50等

中感度底片:一般底片感光度在ASA 100以上及200以下均通稱為中感度底片。在粒子細膩、高反差、高色彩飽和度與快門速度之間達到一個平衡。較常用的中速正片有柯達公司的STS 100及富士公司的RDPⅡ 100等

高感度底片:一般底片感光度在ASA 400以上均通稱為高感度底片。有粒子較粗、反差低及色彩飽和度不足等缺點。但也因此得到了快門速度提高的優點。較常用的低速正片有柯達公司的EPL 400及EPH 1600等

日光片:以早晨十點無雲晴空下的陽光為白色,也就是以絕對溫度5,500K為白色的標準色溫。因此用日光片拍攝以家用黃色燈泡為照明的主體時會顯現出偏黃的色調。

燈光片:燈光片又分兩種形式。
一為燈光片A,以色溫3,400K為標準白色;
另一種為燈光片B,以色溫3,200K為標準白色。
也就是說,若以燈光片在一般陽光照明下拍攝,會得到偏藍的色調。

彩色片:以彩色的形態表現,可再分為正片及負片。正片又可分為E-6及K-14兩種系統。這兩種沖洗系統均為柯達公司發展出來的,E-6沖洗過程為大部分正片的標準沖洗程式;K-14沖洗過程複雜且設備特殊,因此僅有少數的地區有能力做沖洗的服務,僅有柯達公司的KODAKCROME採用此種方式沖洗。負片大多使用C-41沖洗程式。

黑白片:以黑白的形態表現,同樣的可再分為正片及負片。

上述這麼多的底片種類並非各種底片僅有一種的特性,而是混合的。如柯達公司出品底片編號為5017的EPR 64,此種底片的特色為彩色正片、E-6沖洗系統、全色片、ASA 64低感度、日光型的135片幅底片(6017為120片幅底片)。 上述的資訊皆可從片盒上的印刷中得到。底片尚有其他重要的資訊亦在片盒上,如保存期限、保存溫度及乳劑標號等(圖一)。在內部的說明書中則會有適用的快門範圍,以及若超出此範圍時該如何修正曝光及修正色溫。另外尚有底片盒上沒有標出的重要資訊,如顯影曲線、色彩平衡、高反差及低反差下的解析度、微粒性等較為專業的需求就需要從專業的雜誌或底片公司的專文中尋找。我希望讀者在日後要下水前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及當時的環境,進而挑選出自己適用的底片。


1.攝影的目的:攝影的目的往往為決定底片的重要因素。如拍攝水下景觀,希望可以得到鮮明的色彩及明顯的反差,可以選用富士公司的RVP 50,此款底片有著鮮明的色彩及最細膩的粒子;拍攝生態或標本照,希望顏色儘量準確且反差適中,可以選用柯達公司的EPR 64,此款底片為由於色彩準確為大多數博物館的唯一選擇;若擔心水下狀況和在陸地判斷不一樣或與行前的氣象預報有異而需要增感時,但又希望可以得到較好的微粒性及反差時,可以選用富士公司的RDPⅡ,在增感一格下(ASA100到ASA200)尚稱可以接受。上述底片的色彩平衡均為日光型,因此在水層中若希望能得到底片應有的特性,請使用閃光燈修正色溫。


2.攝影的裝備:若你的閃光燈GN值只有12,如YS-120。此次下水的目的為微距攝影。那麼底片感度的高低便影響較少,而與粒子細膩程度、反差及色彩還原度關聯較大,感光度ASA 50的RVP或ASA 64的EPR可能是比較適當的選擇了。若欲使用YS-120配上廣角鏡欲拍攝較大的物體,如工程結構體的全貌,此時似乎以感光度為重點了,因此感光度高的底片為較佳的選擇。

3.底片保存的條件:底片的保存條件正確與否與底片性能是否能達到原廠資料有絕對的關係。若長時間在海上作業並且無冷藏設備,那當然建議使用無須冷藏的專業正片了。如富士公司的全系列專業正片均標榜無須冷藏,以及柯達公司全系列的專業負片(Ektapress Gold)亦是標榜其耐高溫(21℃)的特色,均可考慮使用。若外出或在海上有冷藏設備那當然可使用須冷藏的專業底片。如柯達公司的愛泰康(Ektachrome)全系列專業正片等。當然了,若不須冷藏的底片亦可冷藏。底片冷藏的方法為將在原封包中的底片直接放入攝氏13℃以下的冷藏設備中。為了避免水氣的凝結,欲使用時須待底片回溫至室溫後才可將封包打開。要記得,底片受潮濕而劣質化的影響遠超過因未冷藏所造成的影響。因此寧願不冷藏,也不要冷藏後不按照回溫時間來回溫。

4.底片使用的頻度:若長期使用同一種底片的話,我建議買100呎裝的底片。這種底片有省錢及品質穩定的優點。100呎的底片可以分裝成約20卷的分裝片,每卷可以省下約1/3至1/2的經費。再者,由於這20卷分裝片有同一製造及保存條件,因此底片特性是相同的,在第一卷底片的測試後便可以適用其他的19卷底片了,若一次買數百呎保存使用,會使你在此種底片的使用更得心應手。因此建議各位讀者儘量將常用底片的種類數降低,專心使用一兩種專業底片,這樣才能抓的住這些底片的特色。若底片使用頻度不是很高,可以購買同一生產批號的底片回家冷藏,可以保有比較相同的底片特性。切記,不可以藉由冷藏來延長有效使用期限。希望各位讀者可以詳加考慮上述問題,以便在從事水下攝影活動之前可以依照不同狀況選擇最適合的底片。底片在攝影前及攝影後均有一定的保存方式。底片在使用前的適當保存可以使你得到最好的拍攝效果;在使用後有妥善的保存才可以長期使用你心血的成果。

2. 底片沖洗前的保存

底片在沖洗前品質最易受到高溫及高濕度的影響,不論是在色彩平衡、反差及感光度都會有所改變。伽瑪射線、宇宙射線及X光,會對底片產生霧翳(fog)的現象。因此底片均有金屬罐(底片筒)、塑膠筒、錫箔紙袋等的保護,以有效阻絕濕氣侵入而使底片受潮。下列數種為有利底片保存的條件。


A. 降低保存溫度:將底片放在原有封包中,置於13℃以下冷藏,藉以將底片保持在出廠時所設定的最佳狀態下。黑白底片在24℃下可保存2個月,在16℃下可保存